86-28-87608726
• Munos把脉制药工业 探讨未来发展前景
Category: 行业动态
Date: 2018-01-09
Click: 1926
Author: 佚名
Collection:

  【 中国制药网 市场分析 】Bernard Munos还是没费太大劲就找出制药界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个是大药厂的研发效率太低。尽管大药厂投入巨大,但还是每年只能上市1-2个药物,说明现在还没有人知道如何批量上市新药。一个是作者已经指出的生存偏见。另外一个限制因素是药价与支付能力的冲突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解决可能会影响制药业的生存。    新闻事件   著名分析家、前礼来市场部负责人Bernard Munos在福布斯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回顾2017成绩、探讨未来发展前景。这篇文章的标题“2017 Was A Banner Year For Innovation. But Will It Be Short-Lived?”,基本涵盖了主要论点。2017年FDA批准46个新药、5个生物制剂,数量创纪录。不仅数量高,创新程度也高于以往。更令人欣慰是这些新药并非意外幸运发现,而是建立在坚固的技术基础之上,所以有持续发展基础。但新药支付能力是限制制药工业的一个因素,他提出统一支付系统的建议。最后他说整个行业的产出、尤其大药厂的产出有待提高。    药源解析   Munos在福布斯有个专栏,经常对制药工业进行一些宏观分析,是那篇著名的“制药业60年经验教训”文章作者。虽然此人出身大药厂,但对制药工业、尤其大药厂、更尤其对自己的老东家礼来经常批评严厉。今天这篇文章算是语气最客气的。2017年上市的很多新药属于开疆僻壤范畴,不仅机理新颖,而且是全新的治疗板块如CAR-T、基因疗法。不仅上市药物,一些还没上市的药物也显示高度创新、高度有效,如血友病基因疗法。高质量、高数量的产出令老牌批评家也变得和颜悦色。   当然Munos还是没费太大劲就找出制药界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个是大药厂的研发效率太低。去年诺华、强生、葛兰素继续名列三甲,大药厂虽然投入巨大但只发现了35%新药、也与过去几年基本一致。大药厂平均上市一个新药要30亿、中型药厂只要20亿、而小生物技术公司只要不到10亿。虽然不同药厂追逐的项目不同、每个新药的价值也不同,但明显大药厂效率较低。他说尽管大药厂投入巨大,但还是每年只能上市1-2个药物,说明现在还没有人知道如何批量上市新药。   当然些区别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一个是作者已经指出的生存偏见。小药厂上市一个药物只要10亿,是因为你只看到上市一个药的企业,绝大多数没上市新药的小企业因为与这些成功企业无行政关系所以没有参加统计。如果诺华的肿瘤、代谢、感染等部门分别作为单独公司统计估计成本也会低于30亿,但因为都属于诺华所以成功的项目要为整个投入负责。二是大药厂为了持续发展,必须保持一个庞大的研发体系。而小企业打一枪换个地,不成功就关门从头再来,所以负重较小。大药厂的低效率是长期存在的一个代价。   另外一个限制因素是药价与支付能力的冲突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解决可能会影响制药业的生存。最近几年上市了很多颠覆性药物,但这些药物的高昂价格令最富有国家的最大支付部门也感到压力。最新上市的Luxturna定价85万美元,确实很贵。所以这些药物上市销售进展缓慢,几个CAR-T、基因疗法现在全球患者都在10人以下。Munos认为单一支付部门是解决办法。一是可以避免保险公司把最昂贵病人推向竞争对手,二是避免有些患者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使用高价治愈性药物后转到竞争对手,下半辈子的保险费交给了竞争对手。美国一向鼓励竞争,这种支付体制难以一蹴而就。另外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的核心还是现在技术太糙、只能以高失败率为代价换取发现新药速度。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成熟,单位产品成本应该呈下降趋势。     原标题:Munos把脉制药工业 作者: 路人丙

Previous: • 细数2018年历久弥新的21种老药
Next: • 屠哟哟团队新年期望:“把论文变成药”